我的账户
赛维资讯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赛维资讯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赛维资讯网公众号

赛维资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宋朝是如何应对科举舞弊的?有些要领至今仍在接纳

2020-07-04 发布于 赛维资讯网
重庆夜网 http://www.cyeyzx.com/

考试作弊,这个话题已经是妥妥的老生常谈而且还富于汗青感,可以说自从考试这一举动诞生,我等学子作弊手段即一日不减。但究竟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小子敢作弊,老师们就敢查抄,一来一回,可谓是明争暗斗,藏龙卧虎。

尤其是一纸定终身的科举期间,纵然没有高科技手段的辅助,这种斗争依旧发展到了顶峰,某种水平上可以说是直接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科举之制,起于隋唐,终于明清,遍历千年,这之中关于科举舞弊和政府革弊的故事,出本书可都有辞海那么厚了。

这种斗争尤其在南宋时期最为精彩,此时科举不仅竞争猛烈,而且北宋的一套反弊体系已经千疮百孔,舞弊手段之多,令人咂舌,而政府整治舞弊的刻意也被众人所见,明争暗斗,尤为可观。

这场师生之间的军备竞赛,虽然在南宋时期到达高潮,但还请听我说一番北宋老师们手中掌握的武器。

1. 罢公荐、停公卷

所谓的公荐,是指科举开始之前,台阁近臣可以向科考官员推荐一批有才学的士子,可想而知,这一举措对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世家子弟来说,可谓是大开方便之门,于是在宋太祖时期被紧急叫停。

而所谓的公卷,与公荐相似,同样是一种科举举措,这一举措允许士子科考之前向考官呈上自己的大作,作为成绩的参考。同样,对于世家子弟,纵然他们并无才学,也可以通过手中财帛得到远超于自身水平的作品。

北宋政府先是试图对此制度做出限定,好比说考生必须亲自投递公卷而且要包管字迹相同,但架不住有的考生确实手眼通天,一手瞒天过海玩的贼溜,于是终极照旧取消了该制度。

2. 增长考官

在唐代,考试的内容都由一位礼部侍郎来完成,从命题到成绩都是这位礼部侍郎的事情。

这很显然容易成为舞弊的因由,于是到了宋代,对此做出了大量的修改,包括增长考官,让考官们互相牵制,而且每任考官都由天子亲自临时指定等等,可以说是有用的制止了徇私舞弊的征象。

3. 别头试

这实在是一种回避制度,譬如说考官的子侄等具有亲密关系的士子来考试,需要另派考官,在别院就试。这种制度逐步发展,从早先只有个体考生太过不幸享受到VIP级的待遇,到厥后但凡稍微沾亲带故的都能享受考试高朋房。

4. 糊名

糊名法在众多有权势有的举人心中绝对可以排入最讨厌制度前三名,这一作法,直接让这些士子买通考官的想法沦为幻梦,或者说增添了巨大的谋利成本(依然可以通过灯号等方式让考官认出)。

糊名的详细要领是将士子的姓名、年龄、父祖三代姓名及籍贯全部糊上密封,让考官在不知学子的情况下阅卷,待到成绩公示,再解开糊名。

甚至后期越发丧心病狂,为了防止考官因字迹而辨认出考生,北宋政府决定将全部考卷都有专人誊录一份。这叫做眷录制。

以上就是北宋政府应对舞弊的各种举措,这套体系,无疑是行之有用的,在北宋时期,大抵包管了科举的公正。

但比及南宋,情况就产生了变化。

起首我们扼要的先容一下南宋学子们的创举。

1.“冒贯寄应”

其时的科举,和我们如今的高考有所相似,各个省市的分数线都有所差别,如果一位来自学习竞争大省的学子在相对宽松的省市参考的话,更容易过分数线。因此,在我们现代就出现了高考移民的征象,固然我们对此是有限定的,譬如学子必须在当地学满三年才能在当地到场高考。

而在古代,高考移民这种情况则被称为“冒贯寄应”(冒贯,假冒籍贯;寄应,在借居地到场科举考试)

其时的南宋学子们,为了能“冒贯寄应”,可谓是下了一番苦功,一些案例现在看来真是啼笑皆非,有人在科考前认人作父,以此改变籍贯,有人从籍贯来看好像是个孤儿——父亲和兄弟们一起住,他一小我私人在外地长大,

这些征象,令考官啼笑皆非,甚至有所恼怒,譬如前面那位临时认爹的——既不孝于父,何敢言其能忠于君?

2.怀夹传义、代笔续烛

这几种舞弊方式,除去续烛之外,在今天依然是令人非常熟悉的经典套路。

所谓怀夹,就是夹带小抄,而在南宋时期,这一举动甚至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些小作坊专门印制微型的文册,称为“夹袋”。

嘉定十二年的时候,有位心胸宽阔的学子一口吻带了十二份夹袋,自己用一份,其余十一份传给他人,堪称是科场实时雨,那叫一个义薄云天。

至于传义,直白的说,这就是传纸条。

代笔更简朴,今天的话叫找枪手。

至于末了的续烛,则是指考生在入夜后点蜡考试,乘隙作弊,此时灯火昏暗,考官难辨真假,一时间可谓是夹袋纵横、传义漫天、枪手遍布。

眼见科举场上是妖魔纵横,神仙斗法,南宋政府于是紧急下场,双管齐下。

1. 结保

结保是一种报考程序,起首在考试开始前需要参与考试的学子递交家状和保状,随后以三人甚至十人为一保,一保之中,凡有人作奸犯科,“同保当连坐,不得赴举”。

没错,为了整治舞弊,南宋政府连连坐这种大杀器都拿出来了。

2. 严厉监考

为了应对科场中实在略多的怀携夹带、传义代笔等举动,南宋政府特意增长更多的监考老师,其时称为“厢官”,厢官卖力在各处巡逻,若是发明舞弊举动,甚至另有悬赏。而且,南宋不仅有一种监考,另有另一种监考老师,这就是专职官,卖力多方潜查,贴身查抄,征采怀夹,而且在各处巡逻,堵塞统统漏洞。

而且在出题方面也有所改变,之前是填空题,你有小抄自然就能平安无事,但现在改成了简答题,别说是有小抄,就是给你开卷你都未必答得好。

而且,在南宋之前,通常舞弊被抓到,其代价每每是“殿二举”,也就是两次科举不得到场,而在南宋之后,代价则是“殿五举”。

3. 破除漕试

所谓漕试,就是对权要子弟及其亲眷的一种优待,其解额较为宽裕,不仅云云,漕试照旧舞弊的多发场所,究竟来到场的基本都是官员子弟,胆子都大的很,消息又灵通,这些人扎堆一起考试,不作弊原来就很难想象。

因此,南宋政府在每年减少漕试的登科人数,连年云云,而且提高到场漕试的门槛,终极在淳熙十六年,破除了漕试这一举措。

4. 户籍管理及复查复试

针对冒贯寄应这一征象,南宋政府在户籍管理上下了一番苦功,起首将各地考试时间调解为同一开考,杜绝了利用开试日期不一致的时间差在多地应试的征象。其次则是清算了大量的多头户籍,而且立下了严苛的相干刑法。

别的则是试卷的复查制度,全部的及格试卷会被送入礼部,待到考试竣事举行复查,但凡有试卷与殿试字迹差别者,一律以作弊论处。

这一套反作弊体系的运行,对于科举的公平公正,确实取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政界糜烂,虽法律越发严密,但总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情况,这实在才是南宋科举弊病横生的缘故原由。

文:未定君

参考资料:

【1】《宋会要辑稿》 徐松

【2】《宋史选举志补正》 何忠礼

【3】《中国教诲史》 毛礼锐

【4】《宋代科场的作弊与革弊》 祝尚书

笔墨由汗青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全部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赛维资讯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赛维资讯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赛维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赛维资讯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