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赛维资讯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赛维资讯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赛维资讯网公众号

赛维资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刻记庆幸 见证变迁(工业遗产)

2020-07-18 发布于 赛维资讯网
股票微信群二维码大全最新

原标题:刻记庆幸 见证变迁(工业遗产)

一条棉纺路,从东到西,不外3公里,却像长长的韶光隧道,在每一个时间站点,标注郑州人近70年的光辉与空想。

出发点站,有一个帅气的小伙儿。他背着脸盆,手提木箱,栉风沐雨从上海赶来,支援建设。此时,新中国建立不久,“一五”计划正在实行。在他眼前,一个个棉纺厂拔地而起,10万纺织工人穿梭繁忙。

中途站,有一群勤劳的郑棉职工。面临厂子效益下滑,他们洒泪“下岗”,相互告别,从此改变了人生偏向。不少人做起买卖、办起新厂,闯出一片新天地。

新站点,有一个弘大的掩护计划。国度推动老工业都会工业遗产掩护利用,打造一批集都会影象、知识流传、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郑州操持全面改造郑棉三厂家属区,建设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让昔日的棉纺城越发鲜活……

辉 煌

5个厂一年生产的棉布,可供1亿生齿每人做一套衣服

“正遇上下雪,郑州的天冷,心也凉了。”1954年,19岁的上海青年袁鸿岗走出郑州火车站,深一脚浅一脚赶到驻地——几个搭在荒地的席棚,真想掉头回去。

创业豪情留住了他。“一五”期间,国度规划在北京、郑州、西安、石家庄、邯郸、咸阳建设“六大纺织基地”。从1953年到1958年,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人昼夜奋战,以一年一个厂的速率,一口吻建起了5个大中型棉纺织厂。一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像五姐妹一样,一字排开。北边厂区,南方生活区,中心一条小土路。厥后,这条小路被定名为棉纺路。

袁鸿岗进了刚刚建成的郑棉三厂。新的棉纺厂负担着“解决天下人民穿衣问题”的重任,一投产就高速运转。袁鸿岗被分到了细纱车间。24小时,呆板不停,职员三班倒。有人专程从食堂送饭,“交班的人不来,不能撒手。晚来仨小时,就晚放工仨小时”。

1958年,三厂生产的布走出国门,开启了河南省纺织品出口的先河。很快,四厂自行研制乐成新中国第一台无梭喷气织机,改变了上千年来用梭子引纬织布的汗青。五大国棉厂一年生产的棉布,可供1亿生齿每人做一套衣服。

1983年,在革新开放的大潮中,袁鸿岗出任三厂厂长。此时,国棉厂履历阵痛,必须举行体制革新、技能改造。他和班子决定,将厂里一半细纱机换成新的,依赖质量、信誉重新赢得市场。“细布在天下获奖,出口20多个国度和地域。每年税利从200万、1000万,直到6000万左右。”到1985年,郑州累计开办133个纺织企业,拥有50万纱锭、1.5万台布机、14条印染线,形成门类齐备的纺织工业体系。

从1951年到2009年,国度对郑州纺织工业投入不到5亿元,同期财政税利100多亿元,占郑州市同期财政收入的一半。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市场变化,棉纺厂效益越来越差,先后走向停业、搬迁。“我1995年退休,没有回上海,而是留在郑州。究竟,这有我们的庆幸和空想。”袁鸿岗说。

执 著

驻足棉纺路的“根”,棉纺人自谋职业,从未曾放弃

李宾的父亲1958年到郑州,在四厂干到退休。1987年,李宾同样进了四厂,在车间搞维修。在厂里,他结识了高红莲,很快结婚生子。

然而,厂子的效益渐渐变差。2008年,李宾像大批职工一样,被“买断工龄”,自谋出路。

五大国棉厂开始被拍卖、收购、改组。

“一开始畏惧。没饭吃了,可自己除了织布,啥也不会。”李宾匹俦再三合计,家里欠了3万多元外债,再不能坐等。两人决定,卖凉皮。

见李宾第一个“吃螃蟹”,各人开始各寻门路。而今,郑州人评论的美食,不少是这时候兴盛起来的,如四厂的咖喱烩面、三厂的烩羊肉和冯记饺子……

为了多挣钱,高红莲开始学做肉夹馍,一边卖一边改进,创出奇特的风味。

当工人时,高红莲卖力验布,质量意识很强。她卖肉夹馍,选用好原料,打造金招牌。从小推车到浅易房,从正规门面到十多家加盟店,“高记肉夹馍”在郑州西区著名遐迩。

“无论走到那里,棉纺路永远是‘根’。守着‘根’,心里踏实,从不会放弃。”李宾说。

振 兴

掩护利用纺织工业遗产,让老工业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定位是都市汗青街区步行街,突出‘汗青影象+时尚地标’,‘白天休闲+夜经济’。”

“总体设计展示棉纺路汗青,沿街路面修旧如故、补旧如故、建新如故。”

“沿三厂的街道,穿过棉纺路,要和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连起来,才有整体感。”

“要体现郑棉人的影象符号,否则回来找什么?更要体现纺织工人的精神,否则就丢了‘传家宝’。”

…………

棉纺路街道服务处的集会室里,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举行。到场者有郑棉三厂老职工、设计职员、政府领导。主题是:郑棉三厂家属区改造。

空中俯瞰,66年前建成的三厂家属区设计气势气魄为苏联老式修建,青砖红瓦,多层楼,带烟囱。整齐划一、造型别致,与周围的高楼形成强烈对比。

“这是其时的地标性修建。许多地方照旧平房时,我们就住进了小楼。”85岁的三厂老干部卢法舜说。棉纺路上,只有三厂“苏式气势气魄修建群”保留下来,2008年被列入市级文物掩护单元,2011年被列入郑州市优秀近现代修建名录。

三厂生活区对面,一座高峻的石质修建傲然屹立在一群现代化的高楼中。赤色大门上立着4个金色大字“郑州三棉”,门双方仍保留标语“高兴奋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走进大门,三厂老办公楼生存完好。颠末宽敞大厅,顺楼梯向上,一间间办公室、档案室、职工调解办,好像仍在繁忙。办公楼后,留有一排老厂房,旧织机、生产调理牌,讲述一个个生产车间的故事。这里,将建成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永世生存棉纺城的汗青。

然而,当年的楼房不可抗拒地老去。家属区内,地下管网老化,物业管理缺失,私搭乱建、垃圾外溢、沿街占道、乱扯乱挂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开了18年便利店的段成钢,年年看到新变化。这些年,拆违章修建,清生活垃圾,加装门禁、智能电动车棚,增设文化宣传栏……郑棉小院焕产生机。

本年6月,国度发展革新委等五部委印发《推动老工业都会工业遗产掩护利用实行方案》,要求加速推进老工业都会工业遗产掩护利用,更好推动新期间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以文化振兴动员老工业都会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郑州市计划投资14亿多元,综合改造三厂特色汗青文化街区。与此同时,大范围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修复楼顶、改造管网、铺设门路,老化的基础设施在更新;增长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乐园、小游园,新的服务功效在完善。

顺着棉纺路走一走,一个个游园翠竹挺秀、鲜花盛开。铁艺文化墙上,镂刻着差别时期的郑州规划图,展现“棉纺城”的变迁。年轻人下了班,颠末这里,点上一碗热腾腾的烩面;老人三三两两围坐下棋、谈天;孩子们推着玩具车,“呼笑”而过。

“这条街熟人多,人情味浓,充满‘人间烟火儿’,让郑棉人留恋不舍。”段成钢说。

图片说明:

图①:郑棉职工的庆幸证、喜报。

图②:改造后的棉纺路小院。

图③:郑棉三厂大门。

图④:郑棉职工用过的水壶和茶杯。

图①图②图④为本报记者马跃峰摄,图②为赵永平摄。

版式设计:蔡华伟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 赛维资讯网
    1970-01-01
赛维资讯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赛维资讯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赛维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赛维资讯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