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卧式注塑机 年报季前夕,不少上市公司已经发布了业绩预告,而此时,股东的持股变动也受到投资人关注。近日,泰和小贷(01915.HK)股东黎明伟于2月25日,在场内以每股平均价1.26港元减持74万股,涉资93.24万港元,持股比例由5.31%降至4.81%。 公开信息显示,近期泰和小贷股东进行了多次减持,而小贷行业自疫情以来受到不小冲击,业绩也大幅下滑。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泰和小贷近期加码布局金融科技,关于布局的具体进展、公司的业绩是否不及股东方预期等问题,记者向泰和小贷发去采访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暂不便接受采访。 股东减持 根据数据,近期泰和小贷股东频繁减持。除了此次的74万股减持外,黎明伟还分别于2020年12月、2020年11月,减持150万股、63万股,3次减持涉资375.38万港元。 另一股东孙粗洪分别于2020年4月减持200万股;8月26日、27日减持296.4万股、163万股;10月12日、30日分别减持360万股、200万股,5次减持涉资2506.07万港元。 股东频繁减持的原因是否与公司的业绩有关?根据泰和小贷2020年半年报,截至6月30日,其利息收入约3730万元,较上年同期5550万元减少32.8%;税后溢利1406万元,较上年同期3038万元减少53.7%。 关于盈利减少的原因,泰和小贷通过半年报表示,主要是由于疫情以及市场情况影响下,公司的贷款业务利息收入减少,以及贷款减值亏损拨备增加所导致。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泰和小贷未偿还贷款(减值亏损拨备前)结余为9.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贷款质量相关数据显示,其上半年减值贷款比率为4%,2019年底为3.3%;减值贷款余额3663.2万元,2019年底为2970.8万元;拨备覆盖率120.1%,2019年底为131%;逾期贷款率6%,2019年底为5%。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在于,为了防范化解相关风险,小贷行业的监管日渐趋严。去年9月,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小贷公司要合理确定利率。11月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则提高了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门槛,同时将绝大部分网络小贷公司的经营范围限制在了注册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域。今年伊始,随着多地金融监管对违规行为“亮剑”,一场关于小贷行业的强监管风暴正在加剧。自2021年2月以来,包括湖南、河南、天津、山东、辽宁、广东等多地监管,均纷纷对辖区内“失联”或“空壳”类小贷公司开展排查,百余家小贷公司被取消小额贷款业务资质或失去试点资格。 记者还了解到,泰和小贷为江苏柏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泰集团”)旗下的金融布局。截至2020年6月的数据显示,柏泰集团直接持有泰和小贷40.03%的股份,又通过旗下江苏联泰时尚购物广场置业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泰和小贷31.65%股份。同时,柏泰集团还持有江苏邗江民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股份、扬州广陵中成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8%股份。 柏泰集团官网显示,除了金融版图之外,其自身拥有服装生产业务、房产租赁业务等,公司地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泰和小贷全称扬州市广陵区泰和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亦在扬州。那么,为缓解泰和小贷业绩下滑的情况,柏泰集团是否会通过自身或自身的上下游对其伸出援手? 对此,泰和小贷与柏泰集团均未回应。 小贷数字化“道阻且长” 面对疫情的考验,不少小贷公司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将“线上化”提上日程,泰和小贷也不例外。记者注意到,近期泰和小贷多次在公告中提到公司的技术发展进度。2021年1月,泰和小贷与扬州图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州图云”)就成立合资公司订立合资协议,该合资公司将主要从事与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有关的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开发,以及该等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 根据天眼查,扬州图云成立于2020年4月,公司并无具体联系电话以及官网。经营范围包括电子产品销售、通讯设备销售、技术开发等。合资协议则显示,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2亿元,其中本公司将出资人民币8000万元,扬州图云将出资人民币1.2亿元。 公告中,泰和小贷表示,透过订立合资协议,公司能够利用扬州图云的专业技术知识、行业经验及管理专长,获取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领域的商机,并多元化其收入来源,从而为本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 2020年9月,泰和小贷还表示,公司正积极推出数字化、智能化的零售信贷平台,以满足客户的各种信贷转型需求。 不过,记者注意到,泰和小贷客户群主要由扬州市或于当地落户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大部分归属于央行的“三农”分类。截至2020年6月30日,泰和小贷分别向116名客户放贷,上年同期客户数为246。对于泰和小贷而言,目前用户自身是否有线上办理业务的习惯? 此外,对于泰和小贷而言,为自身不到200个的客户进行线上系统打造,成本与回报是否成正比? 关于上述问题,以及目前数字化信贷平台的具体进展,新设立合资公司与贷款业务是否联动等问题,截至发稿前泰和小贷并没有正面回复。 而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小贷公司数字化转型存在诸多难点。一方面,小贷公司的资金、技术实力都较弱,难以独立完成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即使是头部的小贷公司,要搭建数据团队、数字化平台、将数据与客群匹配等,需要至少3~5年的规划。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小贷公司的数字化最优选择是采购第三方合规数据平台,或收购较好的平台以减少自研时间。若选择前者则可能将数据拱手让人,选择后者则仍然需要数据与客群的匹配时间,以及团队协作的适应时间,两种选择均有利有弊。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某传统小贷公司人员告诉记者,尽管疫情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正在减弱,但业务规模与疫情前相比仍然缩小不少,公司内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经营状况仍未进入“恢复期”。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减弱的情况下,股东方对额外的成本支出十分谨慎,对数字化的需求并不旺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赛维资讯网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