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赚钱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中国经济依然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 在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看来,中国经济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三大支撑因素。一是全社会相信科学,国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为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快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三是在各国的生产受到疫情冲击,全世界出口下滑的情况下,我国迅速复工复产,出口实现了4%的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了0.7个百分点,殊为不易。正是制度优势和积极有为因素的汇聚,让中国经济实现率先复苏和平稳运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不少人对此产生疑惑,把6%设置为底线增长目标是否低于预期?展望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林毅夫委员认为,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通过研究推算,需要保持年均5%左右的经济增速,2021年的增长预期设为6%以上,有利于向未来的增长预期过渡。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很大,从2020年到2035年,中国经济仍有年均8%左右的增长潜力。 林毅夫委员说,未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需要一批企业家的奋发有为。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发展好需要根据比较优势来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有效的市场能够帮助企业家在市场竞争当中发现哪些产业、哪些技术是符合比较优势的。然而,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依靠企业家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比如,教育、基础科研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金融制度的规范,法律制度的完善等。只有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都起作用,才能让新技术、新产业的潜力有效发挥。 (文章来源:江苏商报)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赛维资讯网
2025-05-03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4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