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2020年5月18日,寻子32年的打拐妈妈李静芝,终于找到了被拐到四川的儿子嘉嘉,迎来了三十多年心碎后的大团圆,无数人为嘉嘉扑向妈妈怀里的瞬间流泪,并祝福这位从芳华找到暮年的伟大母亲。 比李静芝母子重聚早半个多月,4月30日,许敏和杜新枝两家人,在因错换儿子28年后迎来了第一次跨省认亲。和丢了孩子的李静芝不一样,两个母亲更多是震惊与错愕,五味杂陈、悲喜交加。
一 李静芝说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大悲剧,她在孩子被拐五年后离婚,32年的漫长寻子路,印制了几十万份寻人启事,走过了20多个省市的土地,加入了“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参加过全国30余档电视节目,为29个家庭找回过他们丢失的孩子。凭着对儿子的爱和执着打拐的精神,成为闻名全国的“打拐妈妈”。 孩子丢了以后,李静芝一度出现了幻听,孩子叫妈妈的声音好像就在门口响,可每次跑过去,孩子并没有出现。李静芝只能在想象里学着做母亲:上学前的年纪,她担心孩子能否吃饱穿暖;上学后的年纪,又担心他会不会学坏,幻想着儿子不同年纪的身高、长相和生活习惯。一直到2020年5月,李静芝才重新有了做母亲的实感。 江西的许敏,一直以为姚策就是自己的孩子。姚策两岁半被检查出有乙肝病毒,许敏当时自责不已,“一下瘦了10斤”,为了给姚策治病,一家人对他呵护有加,不敢让他累着,不敢让他生气,夫妇俩带着他在国内遍访名医,买高价药治疗,这才稳定了病情。 李静芝说自己在过去的32年里,在同事朋友面前极力维持体面,但“心总是揪着的”,没法完全舒展开。 许敏也一直为儿子的病揪着心,一家人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姚策,直到去年2月确诊肝癌,许敏毫不犹豫地要割肝救子。
二 两个人都在暮年时光见到了亲儿子,如何竭尽所能地弥补孩子是她们内心最大的渴求。 李静芝在心里偷偷地把儿子想象成孩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儿子的生活细节,她有意多做四川口味的菜夹到儿子的碗里,她迫切地想弥补母子俩被偷走的32年时光,想要把浓缩了那么久的爱倾力给出。 相比仅是被猜测“偷换”孩子的杜新枝夫妇,嘉嘉的养父是确定无疑的“收买被拐卖儿童罪”的犯罪嫌疑人,但他始终坚称时间久远记忆模糊,自己已经不记得是从何处买了孩子。 “买孩子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忘了呢?”李静芝对儿子养父母的态度很复杂。这对素未谋面的夫妻把儿子培养长大,却也是导致母子分离的帮凶。儿子说养母这些年对自己视如己出,李静芝只是静静地听,从不作评价,更不会主动提起。
寻找儿子的32年里,李静芝多次公开呼吁,要严惩拐卖儿童链条上的买方,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制止拐卖儿童。不过,她心里也知道,养父母与嘉嘉相处30年,培育他上学、工作,嘉嘉对养父母一定是有感情的。这是李静芝唯一小心地把守着、不去触碰的领域,她不愿意让儿子陷入为难。(三联生活周刊) 明知是拐卖的孩子还买回来,并且刻意隐瞒了32年,如果要说恨,李静芝应该比许敏更有资格,如果要追讨嘉嘉养父让自己失去的32年,李静芝也许比许敏更有权利。 但是她都没有,从找到孩子以来,李静芝从未在任何公开媒体上表达过要追究嘉嘉养父母的责任。 嘉嘉在见到母亲之后说打算在西安找一份工作,安定下来,“以后肯定都会照顾到两边,好好孝敬两个母亲”。李静芝听到也看到了孩子对养母的态度,她没有给孩子任何压力。 李静芝说大部分认亲成功的家庭都“不太容易”。他们面临诸如亲生父母的经济状况不佳、分开多年两方的生活也已脱节之类的问题,因此找到孩子往往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李静芝解释说“相比之下,认亲成了最容易的事”。她们母子最初的接近也是小心翼翼,从往事、习惯聊起,试探着寻找双方对话时的“尺度”。李静芝表示,儿子已经34岁了,很独立,自己错过了他那么多年,现在也只能在边上提提意见,儿子大的人生规划和方向她已经参与不了太多,毕竟是两条轨迹了。(三联生活周刊)
相比之下,许敏太难放下自己失去的过去--过去的情感,过去的金钱,以及没能抚养亲生的愧疚,她尽情宣泄着自己的愤怒和委屈,没有完全顾及郭威的感受。 “错换实为偷换”的言论出来后,郭威专门为此发表声明,谴责这个言论对自己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并表明态度:我对于许妈姚爸的尊重,还有我对于他们的感情也是我个人的事情,去维护,去关心,如何生活不是谁能指手画脚的,我想让两家融为一家是我的态度…… 许敏太想要回儿子弥补儿子了,她忽视了郭威和养父母的情感。她从受害者角度声讨着杜新枝夫妇,对姚策的感情也来了180度大转弯,从过去义无反顾地割肝救子,到为了九江的房产闹翻被姚策拉黑。 在杜新枝眼中,许敏想留下九江的房子,实际是想留住郭威——她希望郭威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生活。而郭威住在哪边的房子里,哪边的父母就对这个儿子掌握了话语权。(新京报报道)
三 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作为当事人如何面对并处理,需要一个人的人生智慧。 一心一意养大的孩子被错换,痛苦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痛苦不是处理问题的方式,过去已然成为过去,该发生的已经发生,如何面对当下,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对他人的愤怒,是来自无力掌控他人的一种自我痛恨;对自己的怜悯,是无力自我拯救渴求他人关爱的一种表达,愤怒和自怜,都是自己不满意自己才制造的情绪。 杜新枝最初不积极认姚策不情愿放郭威的态度、郭威对养父母的维护、因为网络攻击和姚策争吵并被拉黑,这些都是在事发将近一年后催生许敏从“错换到偷换”这个猜忌的原因。 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都没有如她所愿,她内心的委屈没有被看见。一个人有多大的委屈,就会有多大的愤怒,一个人的内心越匮乏,感情上越急功近利,关于“偷换”的猜忌,是许敏没有被呵护的委屈的另一种情绪表达。 一个沉浸在委屈里的人,如同一个溺水者,任何同情和关爱都会成为她极力抓取的救命稻草。在网友们推波助澜的认同之下,偷换的猜忌似乎已经成为事实。此刻没有人能够告诉她,这样的行为是把未来和郭威的关系带入地狱。
(作者郭威) 网友们摒着传统认知认为两个孩子理所应当各回各家,全然不考虑当事者各自的真正需求。郭威为此愤怒地说“真相固然重要,不是在无实无证,没有在权威的法庭下判决就造谣、诋毁、谩骂,要求我们怎么样做,我也是看不起你们的,不要拿各自社会的经验去验证一一个人的底线……” 希望许敏一家大团圆的网友,带着各自心里的尺度计算着许敏的得与失,杜新枝的债与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角度满足着自己的情感需求。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血缘能突破一切亲情的障碍,但是,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表示,多数寻亲家庭在团圆后都不得不作出“折衷”选择——与孩子的养父母和平相处。他们怕伤害孩子的感情,毕竟“已经拥有的很难去抛弃”,也怕不被接纳,相互间守着一条微妙的“边界线”,小心翼翼地不去逾越。 郭威和姚策之所以都愿意留在各自的城市继续生活,就是因为他们各自的人生和这个城市里的人有了无法割舍的关系。这里有发小、同学、同事,有童年、少年、青春的记忆,有29年累积的各种社会资源。人生并不仅仅有父母子女一种情感需求,更何况他们各自还都爱着自己的养父母。 再者,一南一北将近三十年各自的生活习惯、认知差异,都需要双方刻意的维护和努力的经营,需要更多的彼此包容和理解,否则就会让本来就尴尬的关系跌入深渊。 未来才是更值得许敏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能救她的,只有她自己。“偷换”不但会淹没她曾经付出的爱,还会吞噬她试图争取的爱。如果没能力共情和她同样悲伤的杜新枝,最起码应该以悲悯之心共情一下她的亲儿子郭威,才是最终的疗愈之路。
(郭威声明) 四 李静芝说“我儿子让我不要再哭了,我以后要笑着过”,这个伟大而善良的母亲,从芳华到暮年倾其半生的寻找,没有埋怨、没有追悔,带着对生活的感激,珍惜着往后余生有子相陪的日子,就像她自己说的,“我现在想不笑都不行。” 三八节的时候,郭威发图片祝福了两个母亲。但许敏还是执念在自己推测出来的“偷换”的阴谋里,并没有因此停止对杜新枝夫妇的指责。姚策的死亡又让这对夫妇罪加一等,未见最后一面哭诉的新闻上了热搜。 多么希望许敏能够早一点幡然醒悟:人生并不只是有悲情,她的过去没有不堪回首,郭威的过去也值得她去珍视,相比起失去了健康又失去了儿子的杜新枝,她的未来美好又光明。
恨也是一生,爱也是一生,与其用当下遗憾和声讨过去,不如用当下经营未来,像李静芝一样,接纳儿子的过去,珍惜与孩子的未来,美丽人生必会如期而至。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赛维资讯网
2025-09-17
2025-09-17
2025-09-17
2025-09-17
2025-09-1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