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生活中的小问题,想找专家解答? 丁香医生「专治不明白」每天早晨9:00准时上线,邀请健康领域的医生和专家,专门针对日常困惑,给出专业回答。 有不懂的生活问题,记得来问专家~
最近,#8岁女孩经常吃鸡肉致性早熟#的话题又传的沸沸扬扬。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新闻中提醒:日常饮食中不要吃含有激素的食物,特别是鸡肉,像薯片、奶茶这一类,最好也不要让孩子过多食用,这些都可能会引发孩子性早熟。 很多读者问: 鸡肉中真的有激素吗?吃鸡肉真的会性早熟吗? 鸡肉中雌激素含量极低 吸收多少也未知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也称环境激素)对发育的影响备受关注。 其实我们的动物来源食物中,包括禽肉、猪肉和牛肉,以及牛奶中也都会含有微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当然,动物性来源食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母乳。 这些食物中的微量内源性激素,需要担心吗? 且不说鸡肉中雌激素含量极低,而且经过高温烹饪之后,这些雌激素也会被破坏减少或者失去激素效用。而且当我们食用这些鸡翅膀的时候,我们会吸收多少,也是个未知之数。 而且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并没有可靠依据证明鸡肉与儿童性早熟有关系。 没有可靠依据证明 鸡肉与儿童性早熟有关 关于饮食与性早熟的研究报道,在国内研究还不少。 国内一篇综述了146个研究的系统评价《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该研究对其他因素的定性总结发现,喜食营养滋补品和肉类食品,有可能是儿童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危险因素。
所有与性早熟暴露因素有关的临床研究,点击可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认真看一下,这篇系统研究,它综述了与性早熟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研究,与饮食有关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国内的研究,国内的许多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的研究中,确实一些研究多出现阳性结果,提示肉类与性早熟的关系。 但是其研究质量都不高,不能真正作为循证的依据,因此得出来的荟萃结果,自然可靠程度不高。 只有三篇是国外的(英国1篇,加拿大1篇,巴基斯坦1篇,三篇均没有说明动物性植物与性早熟有相关性)。 2020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纳入568人的病例对照研究《深圳市学龄女童膳食模式和性早熟的相关性》,高热量高脂饮食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OR=1.850,95%CI:1.461~2.342),风险增高近2倍。 而平衡膳食模式(OR=0.633,95%CI:0.504~0.769)及高蛋白膳食模式(OR=0.622,95%CI:0.498~0.776)是性早熟的保护因素。 事实上,目前肥胖与性早熟的相关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共识,而过量食用高热量高脂饮食正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 防性早熟,要重视肥胖 此前,2018年发表的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导的一项大型的横断面研究,针对上海市儿童进行的关于三种饮食模式——传统饮食、不健康饮食和蛋白质饮食对儿童性早熟的相关性的调查研究《AssociationbetweenDietaryPatternsandPrecociousPubertyinChildren:APopulation-BasedStudy》:
「传统饮食」以富含蔬菜、水果、红肉、白肉、水产和海产食品为主
「蛋白质饮食」则饮食中含大量的牛初乳,蛋白粉食物以及乳制品的食物
「不健康的饮食」则包含大量甜点/零食、软饮和油炸食品
研究发现,传统饮食模式和蛋白质饮食模式都显示出与性早熟没有任何关联,不良饮食模式与男童性早熟(OR=1.24,95%CI=1.02-1.51)和女童(OR=1.31,95%CI=1.10-1.56)呈显著正相关,但是,经性别、体重指数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因素进行调整后,也都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性了。 作者评论中认为,高脂肪摄入量、高糖和高热量摄入导致的肥胖。食用垃圾食品,如油炸食品,与肥胖和快速增重有着大家都认可的联系,而肥胖与女孩的月经初潮和其他青春期标志的一个潜在预测因素。 我也检索了美国儿科学会的观点,看看有没有关于肉类可能诱导性早熟方面的相关观点阐述,至少目前没有没有任何关于鸡肉或者其他肉类可能引起性早熟的论断。 但是美国儿科学会的一些文献中提到,我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激素或者内分泌干扰物质才是真正需要担心的,环境激素是指存在于环境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的物质,它能模仿或阻断激素,从而改变体内正常的激素水平和内分泌功能,并提醒卫生监管部门做出更严格的监管和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其实,性早熟是一种个体发育上的变异,病因复杂。大部分是原发性的,原因不明;一部分和社会环境,以及接触环境、食品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等有关。 牛奶等动物性食品含有内源性激素,但含量很低,没有发现对人体的内分泌功能有影响;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研究证据,很难把性早熟归咎于牛奶或某一特定食品,或者说食用牛奶和奶粉与性早熟无因果关系。 总之,至少从目前主流和权威的观点,并没有关于鸡肉、红肉会造成性早熟有直接的证据。 在我国关于性早熟的诊治指南,也只字未提性早熟可能会因为鸡肉或者其他肉类引起。而是提醒一些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如双酚A(BPA),玉米赤霉烯酮(ZEA)等物质需要注意。避免和减少儿童长期接触塑料制品、一次性餐盒及进食各种存在严重农药残留等食物。 并且提醒儿童应该控制儿童肥胖,减少晚餐食物的摄入量,减慢进餐速度,减少高热量、油炸、膨化食品的摄入,增加食物种类。 审核专家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 内容策划饭饭 栏目负责人Eric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卫健委2010年《儿童性早熟与牛奶雌激素相关问答》http://www.nhc.gov.cn/wjw/spaqyyy/201304/75d0e577d40845d9853299504f628cee.shtml [2]ChangChen,etal.AssociationbetweenDietaryPatternsandPrecociousPubertyinChildren:APopulation-BasedStudy.IntJEndocrinol.2018;2018:4528704. [3]秦立强,等.牛奶、性激素与性早熟.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10月第44期第10卷 [4]周秋玲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性激素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年5月第39卷第9期. [5]世界卫生组织授权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本书中文版,常兵,等主译《内分泌干扰物的科学现状》。 [6]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青春期学组,女性性早熟诊治共识,2018年2月第29期第2卷.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赛维资讯网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2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