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就在阿里收到182亿反垄断天价罚单5天后,国内医药龙头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扬子江药业)被罚7.64亿的新闻,轰动了医药圈。 其实,这并不是监管部门今年对药企开出的第一张反垄断罚单。 此前,今年1月29日,先声药业因涉嫌原料药垄断,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罚款1.007亿元;4月1日,天药药业因涉嫌达成醋酸氟轻松原料药垄断,被天津监管部门开出4402万元的罚单。 不难看出,监管部门对医药反垄断的杀伐力度和决心,不仅体现在罚单数额上,也将监管边界由过去的化药原料药,扩展到了制剂和中成药。而且,最重的拳首先砸在了行业“头羊”身上。 不过,此次扬子江药业被重锤,到底冤不冤?我们一起往下看: 0 1 其一:不配合!两次申请中止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在4月15日的《处罚决定书》中指出,早在2019年监管部门就接到了对扬子江药业的举报,随即对其展开调查。 而在调查过程中,扬子江药业并不配合,还两次试图阻止调查的进行,分别于2020年6月10日、9月25日,先后两次提交《中止调查申请书》。 到底是谁给它的勇气?2014年至2019年,扬子江连续6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首位,业界称之为“隐形药王”。其官网显示,扬子江药业创建于1971年,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现有员工1.6万余人,旗下有20多家成员公司。 然而监管部门并没有接受上述申请,并明确地回绝扬子江药业:不准再提交中止调查申请了! 0 2 其二:不服罚!申请听证被质证 2020年12月22日,阻止调查失败的扬子江药业,等来的是一纸《行政处罚告知书》,监管部门告知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事实,以及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理由和依据。 两天后,扬子江药业申请听证。 2021年1月8日,听证会举行,在会上扬子江药业进行了申辩和陈述,然而申辩并没有成功,办案机构与扬子江药业进行了质证。 4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相关处罚决定书,责令扬子江药业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其处以7.64亿元罚款,罚款额为2018年销售额254.67亿元的3%。 0 3 其三:处罚只聚焦五类产品 根据公开资料推算,扬子江药业集团2018年整体营收接近806亿元。 为什么处罚基础采用的销售额只有254.67亿? 据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分析,市场监管总局的关注和处罚的重点集中在扬子江药业的蓝芩口服液、百乐眠胶囊、黄芪精、依帕司他片、苏黄止咳胶囊等5个产品,最终是按照5个产品2018年销售额的3%进行处罚,而非所有产品销售总额的3%。 0 4 其四:药价显著上涨,损害患者权益 必读君从《处罚决定书》中发现,扬子江药业此次被指责的最大问题是,试图操控价格,损害患者利益。 2019年5月6日,扬子江药业与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授权该公司对其五种重点药品(蓝芩口服液、百乐眠胶囊、黄芪精、依帕司他片、苏黄止咳片)网上零售价格予以监督,监督平台包括:淘宝、天猫、京东等。根据上述公司提交的多份报告,自开展监督后,各平台低价商家数量明显减少。 简单说,就是不允许低价零售其重点产品,这一限价行为造成了相关药品价格显著上涨。 必读君在天猫搜索蓝芩口服液,以阿里健康大药房较为畅销的一款单品为例,在购物比价网“慢慢买”上查询价格趋势发现,其相较于收录时,价格上涨了26元。 0 5 其五:反垄断重拳从原料药砸向制剂 史立臣认为,扬子江药业此次的处罚,说明医药行业的反垄断已经从原料药领域进入制剂领域,医药企业的合规要求大大增加,这也促使医药企业在经营上更加规范。 另有行业观察家表示,医药行业的反垄断案件过去主要集中在化药,从扬子江药业的罚单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开始关注中成药领域的反垄断,这是一个新的动向。 0 6 其六:连年“销冠”秘诀何在? 扬子江药业的江湖地位由来已久,除了“隐形药王”之外,素有药品销售队伍的“黄埔军校”之称。而圈内争议最大的也是,由这家连年“销冠”在早期采用的“带金销售”模式,游走于监管政策的灰色地带,靠这种强刺激的激励,在医院和药店等终端市场横扫竞对的千军万马,年销售业绩从2005年前后的100个亿,直到2017年前后的700个亿。不过,这些年来,医药购销领域回扣之风也屡禁不止,为整个社会所诟病。 央视新闻对此评论称,向虚高药价“宣战”一直是国家在推进的事,近年来出台的多个政策虽有效果,但无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药企回归到正常的“价格、质量、服务和品牌”的竞争,还需持续重拳出击,令其不敢再铤而走险。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赛维资讯网
2025-05-04
2025-05-04
2025-05-03
2025-05-03
2025-05-03
请发表评论